陈飞鸿: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银行业保险业深度合作

7月27日,中国财富管理50人深圳论坛在深圳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为“金融开放背景下资管行业的机遇与挑战”。深圳银保监局副局长陈飞鸿出席高峰论坛二“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业发展与建设”,并发表演讲。

 

大潮起珠江 共创新辉煌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银行业保险业深度合作
深圳银保监局副局长  陈飞鸿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下午好!盛夏深圳骄阳似火,很高兴能在这样一个火热的日子里和大家齐聚深圳湾畔,共同探讨交流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业发展与建设这样一个同样火热的主题。今年2月,中央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策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新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对于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的作用定位,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12月对深圳工作的重要批示中指出“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增强核心引擎功能”。

“没有特区的银行,就没有特区的发展。” 凭着特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深圳银行业几乎从零开始,为如火如荼的特区建设输送“货币第一推动力”,以金融活水浇灌了城市茁壮成长,更为特区建设贡献了澎湃金融动能。截至2019年6月末,辖内银行业存、贷款余额分别达6.08、5.73万亿元,自1979年以来年均增幅超过30%,银行业总资产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三,保险业总资产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二,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今天的深圳,已跻身国家级和国际金融中心,深港合作更加深入。一是机构互设枝繁叶茂。截至2019年6月末,深圳辖内共有3家港资法人银行, 7家港资法人银行分行,5家港资外国银行分行。在深港资银行资产、存贷款、净利润占全辖外资银行比重均超六成。香港银行还发起成立了国内首家港资控股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以及消费金融公司。同时,内地主要银行也都在香港设立了分支机构,香港前十大本地注册银行中有6家为中资银行,资产占香港银行业资产约三分之一的份额。二是跨境业务推陈出新。辖内银行保险机构充分发挥前海蛇口自贸区政策优势,在跨境投融资服务方面不断创新,服务种类由传统的跨境担保融资、进口信用证、海外代付等,延伸到跨境人民币贷款、跨境双向资金池、外债宏观审慎管理试点等新业务。港澳居民个人跨境人民币购买银行理财产品试点也正在稳步推进中。三是特色金融亮点纷呈。服务科技创新方面,今年6月末,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对17012家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4388亿元,较年初增长13.6%,金额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金融科技合作方面,微众银行与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签署合作协议,协助澳门特区政府建设智慧城市;招商银行深圳分行与香港永隆银行、永隆银行深圳分行合作,成功实现全国首单区块链跨境人民币汇款。金融服务实体民生方面,今年3月,中国银行试点代理见证开户,目前已经有4.8万港人开设了内地账户;今年4月,深港两地多家银行与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手推出“深港通注册易”服务,为有意在深圳开办企业的香港投资者“足不出港”提供一站式工商注册服务,为香港居民和企业往来内地、经商投资提供了便利。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融合发展既是大势所趋,也面临巨大挑战。与其他湾区不同,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存在着“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在金融领域则突出表现为“三种货币、三个市场、三个法域和三套监管体系”。长期来看,要推动大湾区经济金融全面融合,还应逐步消弭三地金融业在法律适用、机构设立、业务拓展、资金流动等方面的限制和差异。但这需要时间,跨境资金流动监管在可预见的一段时期内仍有存在的必要。因此,现阶段推动粤港澳金融合作,应坚持在《纲要》精神和框架下,从对大湾区建设助益大、居民呼声高的具体跨境业务入手,实现市场互联;从三地共识多、法规限制相对少的跨境金融科技入手,实现平台互通;从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的跨境监管协作入手,从小到大、由点及面、先个案后推开,实现标准互认,逐步推动金融合作走向深入。

首先是从市场所需入手,推动跨境金融业务互联

一方面要加强银行创新联动。一是鼓励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与粤港澳政府的联系合作,为湾区重大项目建设提供银团贷款、跨境贷款、跨境融资担保、信用证、设备租赁等融资服务。二是支持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联动港澳机构,综合运用跨境资金监管、跨境一体化授信、“商行+投行”等多元化产品为深港澳企业提供包括跨境融资、IPO、发债、并购、股权直投等在内的全周期跨境金融服务。三是发挥内地和港澳银行熟悉各自地区商事登记、税收法务的优势,为港澳企业来深经营和深圳企业赴港澳经营提供代理商事登记、跨境结算、财务顾问等一站式综合服务,降低深港澳企业的跨境营商成本。四是根据深港澳居民跨境消费和财富管理需求,推进深港澳双向理财通等跨境个人业务试点,扩大深港澳居民跨境见证开户范围,创新各种便利服务。

另一方面要加快深圳保险创新试验区建设。《纲要》中涉及保险领域的内容多达17处,其中特别提到了“支持深圳建设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推进深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和深澳特色金融合作”,这也是首次从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提出建设深圳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目前我们对于试验区建设的初步设想包括七项具体工作,其中深港保险业合作是试验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是争取在深圳试点探索建立港澳保险大湾区服务平台,为大湾区内已购买港澳跨境医疗、重疾等保障型保险产品的客户提供便利化续保、保全、理赔等服务。二是在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前提下,探索深圳保险机构为港澳跨境车辆开发短期机动车辆保险产品,研究跨境机动车辆保险承保、查勘、理赔行为规范,为跨境保险客户提供便利化服务。三是引导保险资金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包括香港、澳门保险机构在内的保险资金在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设立粤港澳大湾区保险业股权投资基金,支持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投资计划,为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

其次是从金融科技入手,促进三地金融平台互通

一方面要推动基础数据的共享。探索授权深港澳征信组织、行业协会或其他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建立跨境数据交换合作机制,在符合内地《网络安全法》、香港《个人资料(私隐)条例》、澳门《个人资料保护法》和客户数据隐私相关法规的前提下,按照“最小授权”和“客户自愿”等原则交换数据信息,进一步满足三地跨境金融科技创新的KYC(了解客户)审核需求,共同打造深港澳金融科技高地,增强大湾区金融科技整体实力。

另一方面应充分发挥深圳金融科技的引擎作用。一是借鉴香港与其他地区经验,争取中央支持在深圳探索以“监管沙盒”方式开展金融科技创新试点,以创新型、规范化、常态化的制度安排推进《纲要》所要求的“加强金融科技载体建设”。二是将“金融科技”作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重点方向,吸引包括港澳金融机构在内的境内外金融机构在深圳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和科技研发中心,加强基础和前瞻研究。三是积极推动腾讯、平安科技等深圳科技企业到港澳开展金融科技服务,协助建设相关基础设施,提升港澳金融业的金融科技水平;鼓励符合条件的深圳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公司到港澳设立虚拟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使港澳居民能够共享内地金融科技的发展成果。

再次是从监管协作入手,逐步实现湾区金融监管互认

一方面要完善顶层机制设计。一是在CEPA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总体框架下,补充订立专门的大湾区金融监管协作方面的协议,并辅之以相应的操作细则,使三地的金融监管协作制度化。二是以巴塞尔协议、有效核心监管原则等国际监管标准为基础,梳理内地与港澳在国际标准适用方面存在的差异,评估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程中可以消弭的因素。三是以自贸试验区为平台,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当调整对自贸区业务的监管要求,逐步推进深港澳对同类机构、同类产品、同类服务的金融监管标准趋于统一。

另一方面要加强跨境监管协作。一是加强对大湾区内新金融业态和新金融模式的共同研究,推动完善创新领域金融监管规则,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二是推动建立大湾区金融监管信息共享机制,完善区域金融业综合统计体系、风险监测和预警体系,分步骤推进大湾区金融监管信息数据互换和系统互联。三是探索建立金融消费者权益跨境保护机制,推动深港澳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共同搭建金融消费者权益跨境保护平台,切实维护三地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在刚刚结束的第九次中央深改委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明确深圳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要机遇,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城市范例。7月20日,金融委办公室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有关举措》,提出了11条金融业对外开放措施。回望过去40年砥砺奋进,深圳银行业保险业以敢为天下先的锐气,创造了行业发展的金色辉煌。站在新的起点,深圳银行业保险业将继续勇当尖兵、再创新局,以“走在最前列”标准,全力服务实体经济,全面深化改革发展,绘制大湾区发展的美好蓝图! 

我的发言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创建时间:2019-07-28
首页    新闻    观点动态    陈飞鸿: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银行业保险业深度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