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加金融行业领袖热议未来经济形势与投资机会

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形势仍不明朗、国际环境纷繁复杂的新形势下,全球财富管理论坛(GAMF)于近日举办上海峰会,围绕“全球经济复苏与金融业合作”的主题展开中外对话与交流。

在高峰对话环节,加拿大养老基金投资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马勤(Mark Machin)中投公司总经理居伟民就当前经济金融形势、金融行业面临的挑战与如何应对,以及未来投资机会和趋势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GAMF理事长、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楼继伟进行点评。

 

 

经济金融形势与疫情带来的挑战

马勤认为,目前,全球经济复苏面临的最大的挑战依然是疫情的“极端”不确定性。疫苗的普及性、有效性,以及病毒检测速度和准确性均不确定,且这种不确定性预计将至少持续到2021年。全球采取了比金融危机时期更快、更广泛的应对政策,各国央行特别是美联储对市场的支持力度前所未有。从长远来看,大多数主要经济体将面临较大的政府赤字规模,而全球主要央行的支持政策可能延续至2021、2022年甚至更久,以实现经济软着陆。他提到,在后疫情时代,从中长期来看将面临三个挑战。第一,全球不平等加剧。疫情前,全球不平在不断加剧,疫情后,差距越来越大,这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更大。第二,保护主义加剧对全球化带来威胁,供应链脱钩和技术脱钩等致使全球资本、商品和服务流动放缓。第三,未来工作方式的改变。疫情加速了采用弹性工作方式的趋势,在家办公和在办公室工作相结合将成为常态,这对房地产、交通和技术基础设施将产生重大影响。

居伟民认为,在疫情爆发之前,全球经济已经出现了衰退的迹象。首先,近两年经济增速趋于放缓,主要经济体利率水平大幅低于金融危机之前,全球经济总体处于低增长、低利率环境中,晚周期性特征明显。其次,结构性问题未有效解决,主要国家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国际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等遗留的问题,比如高政府债务迟迟未能有效化解,经济仍较为脆弱。最后,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上升,金融市场波动加大,一些国家收紧外资审查,国际投资贸易环境恶化。他还提到,面对疫情冲击,各国快速出台了史无前例的应对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疫情的影响,但欧美疫情的二次爆发对经济产生了新的冲击。目前来看,全球经济复苏动能不足,国际金融市场仍缺乏稳定的基础。

目前,全球央行采取了高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一方面可能引发通胀,另一方面也面临着政策退出时造成资产价格泡沫破裂甚至引发金融危机的风险。对此,马勤认为,作为长期投资者,未来的通胀风险是需要关注的。另一方面,从短期来看,投资者需要关注如何在债券和固定收益类资产进行多元化投资,因为很多国家利率都是零,因此在出现市场波动时可以带来的分散投资的效果比较有限。他还提到,为应对市场波动,首先要与管理团队合作,以确保从已投资的资产中获得最大价值。此外应注重创新,创新可以给经济、市场和资产带来更多的额外价值。居伟民认为,从短期来看,由于利率比较低,固定收益组合存在很大的压力,因此,投资者需要考虑如何更好地配置债券组合。从长期来看,通胀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关于如何应对,他表示,一是股权资产比债券资产更好,二是应寻找有发展前景和增长潜力的资产类别,三是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加杠杆来对冲利率上行的风险,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投资回报。

当前,面对资产价格和经济脱节,资产价格较高且波动较大的局面,马勤认为,一方面应保持长期的资产配置策略,并适时对投资组合进行再平衡,另一方面,坚持跨资产类别、地理位置和策略的多元化资产配置,会帮助应对市场波动。居伟民认为,在高估值情况下也可以发现一些有成长价值的资产类别,如新业态、新经济等,此外,作为中国的主权财富基金,中投公司正在实施新的投资策略,即把被投公司与中国市场进行对接,通过价值创造来提升投资回报。

在谈到疫情对另类投资的尽职调查方面的影响时,居伟民表示,中投公司在另类投资方面推崇合作投资,确保利益一致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线上调研可能存在的风险,他同时表示疫情使另类资产的估值有所调整,对长期投资者来说是布局另类资产的好机会。马勤表示,全球金融市场可以高效推动IPO和债券发行,因此投资者能获得很好的信息披露,投资这些资产时无需实地考察。他同时也提到,在投资全新的投资标的时,如果无法进行实地考察,也无法与管理团队面对面交流,那么确实会面临较大的投资风险。

 

 疫情后的投资机会与未来投资趋势

尽管面临挑战,疫情后也有一些推动社会和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二位对话嘉宾一致认为,包括网络购物、远程问诊在内的线上服务业将继续较快发展,且由于全球供应链更加复杂化、以及对新业态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物流行业将有很大增长机会。此外,居伟民还提到,疫情之下智能化生产优势明显,未来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减少人工依赖的步伐会加快。同时,不论是各类线上服务,还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都留不开新型基础设施,因此对于新型基础设施的需求将会激增。

在谈到ESG投资趋势时,马勤认为,在不同行业需要使用不同的ESG衡量标准,才能获得最大的投资价值,因此,在开展ESG投资时,对于不同的投资标的确定合适的衡量标准是投资者需要具备的能力。居伟民表示,目前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重视ESG投资理念,一些债券的被动ESG投资组合表现良好。从过往三四年来看,ESG评分较高的公司,其公司治理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均较强,可以在市场享受较好的回报。他认为,ESG投资标准要根据各个国家、各个企业不断地调整和完善,总体来看,ESG投资将有助于解决气候问题和建设美好世界。

 

改革开放与中国机会

危机之时往往是改革之机。居伟民认为,全球化对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面对疫情冲击和经济大衰退,关键是要加强国际协调合作,同时深化国内结构性改革。当前,中国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适度把握宏观调控,积极对冲疫情影响,并持续推进结构性改革,比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领域的直接融资市场改革,消费端的脱贫攻坚和社会保险保障制度改革等。同时,金融、制造、贸易等领域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此外,他还指出,近期所提出的双循环新格局和超大内需市场并非是指封闭的国内市场,而是一个开放、包容、联动的国际化市场,是全球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勤认为,中国是一个长期增长的重要市场。首先,中国是世界第二大资本市场,对投资者来说,中国资本市场有利于实现多元化投资。其次,在中国市场,挑选到合适的公司、基金和股票就有可能跑赢指数,而在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想获得超额收益将困难得多。他表示,中国持续的改革开放使其可以保持增长,以及应对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和长期供应链中断等挑战,还可以让更多的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在此过程中,中国的资本市场将变得更加有效,并能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

楼继伟理事长就疫情下另类投资策略、资产价格波动应对方法、ESG投资收益等方面与两位嘉宾进行了交流。

对话环节由全球财富管理论坛特别顾问孙晓霞主持。

 

对话环节问答实录

Q1 楼继伟:中投公司和CPPIB都大量地做了另类投资。另类投资和二级市场投资不一样,需要人接触人,需要面对面的沟通。在疫情环境下,大家无法见面,那该如何做另类投资?

居伟民:近年来,中投公司大量增加对另类投资的投入。另类投资有几方面特点,一是配置金额较大,二是相对来说能够产生较为平稳的回报。作为机构投资者,中投公司在疫情爆发时,对另类投资必须有现场尽职调查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作了相应调整。因为中投公司一直推崇合作投资,秉持投资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确保利益的一致性,所以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线上调研的风险。此外,我们也认为,此次疫情给长期机构投资者带来了一些机会。此前大家认为这次经济晚周期估值较高,由于疫情的原因,估值进行了一些调整。这对长期投资者布局另类资产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马勤:第一,我们一直在尽力利用世界各地的团队,尽管不能飞赴所有地方,但在大多数地方我们都有当地专业人士。第二,我们团队非常熟悉现在的公司和资产,对于在已投的公司和资产中加大投资比较方便。第三,全球金融市场能够高效推动IPO和债券发行,因此,我们通过信息披露就可以获得信息,无需出差或面议就能投资这些资产。最后,在没见过管理团队、没有见到待投资资产也不能实地考察的情况下投资一家新公司非常困难。我们现在偶尔也会进行这样的投资,但是如果看不到相关资产的实际情况,也无法与管理团队面对面地交流,确实投资风险会更大。

 

Q2 楼继伟:当前资产价格与经济脱节,资产价格大幅上涨且不断波动。你们如何应对,是做尾部对冲,还是配置调整?

马勤:的确,如今没有便宜的资产,几乎所有资产的价格都很高。话虽如此,我们仍保持长期的资产配置策略。举个例子,过去六个月我们最正确的决定是在本财年结束的时候,即3月底4月初,大量买入上市公司股票,因为那时我们的投资组合处于低配权益的状态。

我们始终保持长期的资产配置策略。当股票在我们所持资产中占比过高,我们就会进行再平衡,卖掉股票而买入其他资产。另外,对长期投资者来说,对冲比较难,成本也比较高,而且不一定符合长期投资策略。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不进行对冲,但我们会坚持多元化投资。我们不会将所有投资都放在某个特定市场或资产类别。跨资产类别、地理位置和策略的多元化本身就能帮我们应对市场波动。

居伟民:这首先取决于不同的资产类别。在过去的六个月里,机会主要来自于公开市场,之后是公开市场的信用产品,最后是私募信用等产品。从另一个层面讲,高估值情况下能发现一些具有增长价值的不同的资产类别,包括新经济、新兴业态等,具有很大的成长潜力。此外,中投公司作为中国的主权财富基金,相对了解中国,所以我们正在实施新的投资策略,就是如何把被投公司和中国市场进行对接,通过价值创造提升投资回报。

 

Q3 楼继伟:两家机构都特别推崇ESG投资,在实践当中,ESG投资真的使你们的收益提高了吗?你们还将继续这样做吗?

马勤:长期来看,另类投资确实提高了风险调整后的收益,而且我们确实会在所有主要投资中纳入ESG考量。问题在于使用什么标准进行考量,我认为这取决于行业。举个例子,用水量不是评估一家银行ESG表现的合适标准,但用水量是矿业公司和纺织公司最重要的ESG评估标准之一。所以,需要在不同行业和公司使用不同的标准。许多投资者都在努力探索什么是最重要的标准,如何才能从这个标准中获得最大价值。因此,我们有一个使用ESG标准获取收益和选择标的的量化投资组合,到目前为止这个投资组合表现非常好。所以说,我们需要对于不同的公司确定合适的ESG标准的能力。

居伟民:ESG投资涉及环保、治理和社会责任,愈来愈受到社会的关注。从供求关系上讲,由于社会有这样的期望,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更加重视ESG投资理念。中投公司也推出了自身的ESG投资政策,从项目的筛选、决策、投后管理中都把ESG作为一项决策因素。但如何找到适合自身的ESG投资政策,还需要一个完善的过程。

目前,中投公司的部分债券已经做了被动的ESG投资组合,目前看情况还是不错的。根据过往三、四年的情况,ESG评级较高的公司的治理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也较强,在市场中享受较好的业绩。所以ESG是一个不错的投资战略。

ESG投资确实需要根据各个国家和企业的不同状况进行不断调整与完善,但总体来讲这是一个在机构投资者中正在发生且加速的趋势。 

 

Q4 楼继伟:几年后,高度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可能会退出。到那时,资产泡沫是否会破灭,从而造成金融危机?或者因为不敢退出,造成通货膨胀?你们二位是否有预估?将如何应对?

马勤:未来的通胀风险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作为长期投资者,这也是我们担心并关注的问题。另外一个挑战就是短期内,我们需要关注如何在债券和固定收益类资产进行多元化投资,因为很多国家利率都是零,因此在出现市场波动时可以带来的分散投资的效果比较有限。

我认为很多投资者都在寻找其他分散投资的方法,以及可以分散投资的资产,但政府债券不可能被完全取代。各国央行多年来一直把黄金作为分散投资的标的,我们还没有大规模投资黄金,但肯定会探索其可能性。还有一些与市场相关度低的另类资产,比如木材,但规模一般都太小,不足以对投资组合产生实质性影响。此外,可能会有一些股票拥有相对稳定的现金流,我们应该逐步加大对其的投资。

我个人认为有最重要的几点,首先,确保我们真正从已投资的公司和资产中获得最大价值。因此,我们要与管理团队合作,最大限度地提升所投资产的价值。其次,要注重创新,创新会给经济、市场和资产带来越来越多的额外价值。因此,我们必须善于了解这些公司以建立投资组合。

居伟民:疫情发生前,全球利率已经处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疫情发生后,各国政府和央行为了对冲疫情的冲击,出台了一系列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目前主要经济体的利率水平已经基本接近零。美联储声明将政策框架做了调整,从盯通胀变为盯充分就业。

从短期来看,利率低水平将是一种新常态。因为目前的利率较低,因此固收组合压力确实较大,特别是政府债券基本上不到1%。所以,如何更好地配置债券组合是目前机构投资者需要考量的问题,要达到合理的收益与一定流动性之间的平衡。从长期来看,通胀肯定是需要关注的问题,但还需要看一些信号。

应对方面,一是股权资产的表现长期来讲好于债权资产;二是投资有发展前景、有增长潜力的资产类别;三是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适当加杠杆对冲利率上行可能产生的风险,同时提高一定的投资回报。

 

Q5 楼继伟:最近几年西方国家对中国去投资十分挑剔,中投公司如何应对?对去境外投资的中国企业有什么建议?

居伟民:确实,近几年西方国家对中国投资的门槛在提高,审查标准在提高。中投公司比较推崇合作投资,希望通过投资组团,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是一个主要的策略。

中国企业走出去,总体上还是要遵循国际惯例,按照市场惯例来开展国际投资,也要践行刚才讲的ESG投资,做负责任的投资者,为项目提高投资回报的同时,也要为社区做贡献。此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要与被投公司的管理层和相关政府加强沟通,把我们的投资意图和投资惯例给大家解释清楚。这里面很重要的一点,“在罗马要学会用罗马人的方式进行投资”。

 

Q6 楼继伟:我再问一下Mark(马勤),你认为中国的投资价值如何?

马勤:首先,中国是世界第二大资本市场,对世界上任何一个投资者来说,中国都是能够实现投资多元化的重要市场。其次,在这个市场上,可以发挥投资能力,挑选到合适的公司、基金和股票,以跑赢指数。在发达国家资本市场,所有的公司都被反复的研究和挑选,因此获得超额收益要困难得多,而在中国市场则更容易实现超额收益,这也是中国吸引国际投资者的原因。

我非常高兴地看到,中国继续实施改革开放,让更多的投资者可以进入资本市场。从长远来看,这将使资本市场将变得更加有效并提高效率,并能更好地推动实体经济增长。因此,我们将继续投资中国并希望能长期持续投资中国。

 

创建时间:2020-10-26
首页    新闻    专题研讨    中加金融行业领袖热议未来经济形势与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