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井泉:地下管网建设是推进高质量发展必经之途
9月24日,由全球财富管理论坛(GAMF)举办的“2022秋季峰会——寻找不确定性下的确定性”在京成功召开。峰会以今年以来全球局势动荡,黑天鹅事件不断,地缘冲突,新冠病毒变异,气候异常等诸多不确定因素相互交织为背景,邀请政府部门与国际组织负责人,中外金融行业领袖及专家学者就当前国计民生、宏观经济、财政货币政策以及金融市场监管等热点议题发表真知灼见。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原党组书记、副局长毕井泉出席峰会作主旨演讲。
毕井泉以“加快城市地下管网建设”为题,深入剖析我国目前城市发展建设存在的根本问题。毕井泉认为,地下管网建设和运营的水平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城市的相关建设仍严重滞后于城市发展需要,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管网破损严重;二是水体重度污染;三是排水不畅所导致的城市内涝安全隐患;四是重复开挖建设浪费公共资源。毕井泉认为,加快城市地下管网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可助力实现污水排放达标,从源头解决水体污染问题;第二,避免排水不畅造成的城市内涝,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第三,提振钢材水泥需求,扩大就业,拉动经济增长。关于如何改善城市地下管网现状,毕井泉提出六点建议:一是在电力、供水、污水处理费、供热、供气、电信价格之外加收地下管网建设基金;二是改革城市地下管网管理体制;三是加快地下管网立法;四是制定管网建设规划;五是高度重视广大农村污水处理问题;六是在施行上述措施的同时安排好低收入群众的生活。
在“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2秋季峰会”上的演讲
毕 井 泉
今天,我想利用这个机会谈谈加快城市地下管网建设的迫切性和可能性。
地下管网是城市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雨果曾经说过:下水道是一个城市的良心。地下管网建设和运营状况是衡量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我国地下管网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对保障人民群众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我国地下管网建设仍严重滞后于城市的发展,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求极不适应。
一是破损严重。1990年以前建设的在用管网18.2万公里,主要使用的是铸铁管,材质脆弱,老化破漏。2020年全国687个城市公共供水漏损率达13.4%,个别城市高达40~50%。一些燃气管道年久失修,隐患很多。
二是污染水体。我国污水收集和处理的情况极不平衡,大中城市和县城基本上能够做到集中收集、集中处理,但建制镇污水处理率只有60%,大部分乡村没有污水处理设施,总体上污水处理率只有60 %多。污水处理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污水管网建设滞后。2021年我国污水管道40万公里,仅相当于供水管道100万公里的40%。
三是危害安全。由于排水管网建设滞后,城市因排水不畅淹死人的事件时有发生,影响极坏。
四是浪费资源。地下管网涉及供水、排水、供电、供热、供气、电信等多个部门,各自独立建设和运营,成本高,效率低,道路反复开挖,给人民生产生活造成严重不便。北京市测算,统一规划建设运营综合管廊比分散建设运营成本低三分之一。
一、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
主观上,管网建设属于地下工程,看不见摸不着。人们更愿意在地面上花功夫,而不愿意把有限的资金花在地下那些眼前见不到效益的工程上。
客观上,城市地下管网建设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按照《水污染防治法》有关规定,污水处理费只能用于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不能用于污水管网建设。城市建设附加费数额很小,征收的养路费用到城市外的公路建设。依托土地出让金收入建设管网难以持续,还贷和运营资金没有保障。
二、加快城市地下管网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解决水体污染问题。水污染既是环境问题,也是食品安全问题。如果实现污水全部达标排放,就可以从源头上解决水体污染,消除使用污水灌溉造成的食品安全隐患,防范部分重大区域性疾病的发生。
第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从根本上解决地下管网年久失修问题,可以实现管网数字化管理,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避免排水不畅造成的城市内涝,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第三,拉动经济增长。加快地下管廊建设,可以拉动钢材、水泥的需求,增加就业岗位,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房地产市场低迷的背景下,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城市地下管网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2016年,习总书记就强调,要加快城市地下管廊建设,提升防汛抗洪和减灾救灾能力。国务院多次部署,在全国有二十多个城市开展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最近,中央财经委员会部署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国务院稳定经济大盘工作,都将地下管网建设作为重要内容。
大规模开展地下管网建设,关键是要解决建设资金来源问题。在这方面,国际国内都有成熟的经验。从国际经验来看,发达国家大都走过先污染、后治理的历程。随着五、六十年代绿色和平运动的兴起,1970年联合国经合组织发出“污染者付费原则”的倡议,呼吁各国政府把生产、生活对外部环境造成的破坏,内化为生产者、消费者的成本。从国内实践来看,我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先后加收电力建设基金、水利建设基金、三峡建设资金、铁路建设基金、机场建设附加费、燃油附加费、城市桥梁建设年费等措施,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现在,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们的经济实力、人民收入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完全有能力筹集开展大规模地下管网建设所需资金。
三、大规模开展地下管网建设工作的六点建议
第一,在电力、供水、污水排放和处理、供热、供气、电信价格之外加收地下管网建设基金,专项用于地下管网建设的资本金,分年逐步到位,并以此为质押向社会融资,以扩大投资效应。在地下管网建设初具规模时,把加收的建设基金改为相关企业租用综合管廊的租金,用于归还债务利息以及补偿管网的建设运营的支出。
第二,改革城市地下管网管理体制,以市、县为单位,由各地下管网企业共同组建独立的管网公司,实行管网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改造、统一运营。
第三,加快地下管网立法,明确生产者、消费者的权利义务和政府各有关部门的责任,规范各市场主体的关系,为地下管网建设运营提供法律保障。
第四,制定管网建设规划,新建设的城区必须统筹考虑地上地下空间利用,对干线和主要支线采取直埋方式建设综合管廊;老城区分期分批改造老旧管网,因地制宜解决好供排水、污水收集、安全运行、管线统一布局等问题。
第五,高度重视农村污水处理问题,把污水处理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所有居民点都应该实现污水集中处理达标排放。
第六,安排好低收入群众的生活。加收管网建设基金,涉及千家万户,政策性很强,应当精心测算,充分论证,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对特殊困难的人群实行减免收费等措施,确保低收入群众生活不受影响。要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保持社会稳定。
总之,地下管网建设是推进高质量发展必经之途,早建设成本低,晚建设成本高;这一代人不做,下一代人也要做;既是补历史欠账,也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千秋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