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吉喆:五项确定性举措以应对当前环境变化

9月24日,由全球财富管理论坛(GAMF)举办的“2022秋季峰会——寻找不确定性下的确定性”在京成功召开。峰会以今年以来全球局势动荡,黑天鹅事件不断,地缘冲突,新冠病毒变异,气候异常等诸多不确定因素相互交织为背景,邀请政府部门与国际组织负责人,中外金融行业领袖及专家学者就当前国计民生、宏观经济、财政货币政策以及金融市场监管等热点议题发表真知灼见。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正部长级)宁吉喆出席峰会作主旨演讲。

宁吉喆认为,当前中国经济总体呈恢复态势,形势稳中向好,确定性较强。但疫情尚未完全结束,粮食、能源等商品价格剧烈波动,美国等主要经济体正徘徊在衰退边缘,未来全球经济是否将陷入长期滞胀,产业链、供应链能否尽快恢复等问题仍存在不确定性。为应对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宁吉喆指出,稳经济大盘仍需加力。具体而言,应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保就业、保收入、保需求、保消费;二是保持不同企业规模和不同产业链归属的企业间均衡发展;三是继续稳外资、稳外贸,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因素,提振市场预期,增强稳定性和确定性。为达成上述目标,宁吉喆建议:第一,坚持改革开放,夯实经济增长的根基;第二,加大政策力度,实施逆周期调节,扩大内需;第三,落实好前期制定的各项政策,精心呵护市场主体,引导市场环境正向发展;第四,进一步落实好稳外贸、稳外资政策,推进国际双边、多边合作和区域间合作,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在“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2秋季峰会”上的演讲
宁 吉 喆

本次峰会以“寻找不确定性下的确定性”为题,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从量子力学角度看,完全确定的宇宙是不存在的,但人们可以描述每个结果发生的概率,统计学也是描述的方法之一。信息论创造者香农指出,信息是对事物不确定性的度量。相信本次峰会通过提供信息、交换信息,能够寻找到一些不确定性下的确定性,丰富人们对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认识。下面我结合一些数据从三方面加以分析。

一、当前国际国内环境中存在较多不确定性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仍处于增长之中,汇集各方面数据,今年上半年,欧元区、美国、日本三大经济体同比分别增长4.1%、2.57%、0.87%。我国经济总体呈恢复发展态势,生产需求逐步改善,市场价格基本平稳,民生保障力度加大,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总体稳定。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长2.5%,CPI同比上涨1.7%,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约为5.7%,外汇储备在3万亿美元以上,四大宏观指标大体平稳。7月份、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3.8%、4.2%,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分别增长0.6%、1.8%,总体上略好于上半年。这是已经发生的事情,应当属于确定性。

同时应当清醒地看到,国内外发展环境中充满了不确定性:

一是疫情下全球经济走势存在不确定性。首先是疫情何时结束仍存争论,美国总统接受采访说大流行已经结束,但同时美国每天仍有四、五百人死于新冠。世卫组织总干事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结束近在眼前,同时呼吁各国继续坚持抗击疫情。日本等周边国家和地区新冠肺炎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仍在增加。争论还在于美国经济是否陷入衰退,美联储、财政部官员以及克鲁格曼等学者不认为美国经济陷入衰退。而前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弗曼、哈佛大学教授巴罗则认为美国经济已陷入衰退或将进入衰退。无论如何,世界银行、IMF等国际机构今年以来都多次下调对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测。8月份,英国共识公司将2022年全球经济增速从7月份的2.8%下调至2.6%,年内累计下调1.5个百分点,并将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的预测下调至2.3%。其中,美国、欧元区、英国的增速均不足1%。美联储前几日激进加息75个基点,增加了人们对衰退的担忧。

二是全球特别是发达经济体通胀存在不确定性。8月份,美国CPI同比上涨8.3%,核心CPI同比增长6.3%,高于市场预期。欧元区通胀率达9.1%,再创历史新高。英国通胀率虽小幅回落但仍高达9.9%,前一个月超过10%。在过去几年美欧等国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乌克兰危机以及美欧加码对俄制裁等背景下,主要发达国家能否实现高通胀的软着陆,仍有很大疑问。人们更担心的是西方一些国家陷入滞胀。

三是粮食、能源、矿产等大宗商品价格存在不确定性。从全球来看,按世界银行数据,2020年至2022年7月,农产品、化肥、金属矿价格指数分别上涨1.36倍、2.91倍、1.27倍,能源指数上涨更高达3.2倍。大宗商品价格处于高位,令许多国家陷入输入型通胀。虽然近两个月国际市场粮食、能源价格略有回调,但进一步涨价仍是大概率事件。

四是产业链供应链跨境配置存在不确定性。几十年来,经济全球化驱动生产要素跨国合理配置,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都得到了好处,中国加入WTO以来,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向全球提供了大量物美价廉的商品,不仅促进了本国贫困人口的大幅减少,而且为欧美等国长期保持低通胀环境创造了条件。但近些年来,一些国家民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思潮流行,对国际贸易投资活动人为地设置门槛、障碍,甚至主张脱钩、断链,有的已经付诸行动,对产业链、供应链全球化配置形成极大干扰。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

五是需求恢复和供给保障存在不确定性。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病毒变种传播,人类为捍卫生存奋起抗疫,付出了许多的生命代价,也付出了不菲的经济代价。疫情前,全球经济一度可能复苏的趋势被打断,绝大多数国家市场需求萎缩,经济断崖式下滑。现在疫情仍在持续,接触性、聚集性、流动性的需求从全球看仍然没有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包括那些面对疫情选择“躺平”的国家。这一情况导致企业减员、个人减收、开支缩减以及需求螺旋式下滑。同时,多种因素造成劳动参与率下降,劳动力供给受到制约,能源原材料供应紧张,研发投入减少,又产生供给侧冲击的影响。欲走出供给和需求双侧失衡的困境,还需要时间。

二、经济运行的不稳定性与发展环境的不确定性相伴而行

我们常说,经济运行或经济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应把不确定性与不稳定性放在一起分析。近几年来,世界经济上下波动,运行很不稳定。

一是经济增长不稳定。按IMF数据,2019年世界经济同比增长2.9%,2020年下跌为-3.1%,2021年恢复性增长到6.1%,今年上半年增速又跌了一半,大约3.2%。中国经济增速从2019年的6%下降到2020年的2.2%,是疫情大流行初年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国家。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率达到8.1%,属于恢复性增长,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也名列前茅。今年以来,中国经济仍然在波动中前行,1至2月份,经济运行开局较好,3至4月份受到疫情较大冲击,5至6月份企稳回升,7至8月份大致处于6月份恢复增长的平台上,还有所波动。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尚待加力。

二是就业、收入、消费也不稳定。就业:美国失业率2019年为3.7%,2020年上升到8.1%,2021年降到5.4%,上下波动。欧元区失业率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上半年分别为7.6%、8.0%、7.7%、6.8%,在高位上波动。收入:主要经济体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率一样,都是上下波动的。消费:美国个人消费支出同比增速2019年、2020年、2021年分别为2.2%、-3.8%、7.9%,今年一、二季度又降至4.5%、1.9%。欧元区个人消费支出同比增速,2019年、2020年、2021年分别为1.3%、-7.8%、3.6%,是波动的。我国在抗疫中连续两年实现了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超过1,100万,比疫情前还是少了200万。城镇调查失业率,2019年、2020年、2021年平均为5.2%、5.2%、5.1%,今年1至8月份平均约为5.6%,4月份一度上升到6.1%。总体稳定,但也是波动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基本同步,2019年增长5.8%,略低于6%的经济增长率;2020年是2.1%,略低于2.2%的经济增长率;去年跟经济增长率一致,是8.1%;今年上半年增长3%,略高于经济增长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波动性很大。2019年增长5.5%,2020年下降4%,2021年又上升到12.6%,今年上半年又下降到0.8%,居民消费的波动大于收入的波动,更大于就业的波动。稳增长必须稳就业、稳收入,更要稳需求、稳消费。

三是企业生产经营不稳定、不平衡。美国工业生产同比增长从2019年至2020年都是负增长,一个是-0.7,一个是-7%。2021年回升到4.9%,零售总额三年从3.1%,到0.7%,到19.6%。欧元区工业生产走势跟美国大概相同,商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先正后负,又恢复。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19年、2020年、2021年分别增长5.7%、2.8%、9.6%,并且呈现出中小企业增长滞后于大企业、服务业企业增长滞后于工业企业、下游行业企业增长滞后于上游企业的特点。

四是国际贸易投资金融相当不稳定。世界贸易量年增长率2020年为-7.9%,2021年反弹至10.1%,今年预测降为4.1%。全球外国直接投资2021年比2019年下降了61%,2021年又上升了77.6%,大落大起。国际金融市场也遇到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从强刺激到激进加息急转弯的溢出效应的影响,不时出现波动。再加上美国股市市值偏高,一些国家政府债台高筑等隐患,风险无处不在。在此背景下,中国贸易进出口总额按美元计算,2020年、2021年分别增长1.7%、29.8%,今年1至8月份,按美元计算增长9.5%,按人民币是10.1%。中国实际使用外资按美元计算,2020年、2021年、2022年1,至8月份分别增长4.5%、20.2%、20.2%,今年1至8月份跟去年增长都达到了20%以上,实属不易,体现了我国坚持扩大开放和稳外贸、稳外资政策的效果。同时应当看到,8月当月进出口总额按美元计算同比仅增长4.1%,出口和进口分别增长7.1%、0.3%。实际使用外资今年8月份同比增长10.6%,速度均明显放缓。IMF对2022年、2023年世界贸易量年增长率的预期分别下调至4.1%、3.2%。需要采取措施继续稳外资、稳外贸,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因素。

五是市场预期不稳。这是国际上对当前全球经济面临问题的一个判断,也是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三重压力”诊断的一个方面,即预期转弱。在大国博弈、乌克兰危机、全球气候变化、世界经济可能衰退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国际上经济学界、商界、其他各界对未来一段时期市场走势的预期并不看好。我国在国际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内疫情仍然散发、多发,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前期一些具有收缩效应的政策出台等复杂原因的影响下,企业和企业家对市场前景存在不少担忧。迫切需要提振市场预期,增强稳定性和确定性。

三、以确定性的举措对冲不确定性的因素

面对不确定、不稳定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我们要认真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坚持稳中求进,稳字当头,以确定性的政策措施对冲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力争实现最好结果。

一是提振发展信心,引导市场预期。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要看到希望,危中有机,危可转机,从历史上看,中国有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前两年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成功经验。从现实和未来看,中国有正确的发展理念指导,有勤劳智慧的14亿人民和灵活多变的1亿多市场主体,有长期积累的物质技术基础和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有世界上潜力最大的消费市场和蓄势待发的内需动能,有改革开放的活力动力和国际上致力于和平发展、共同发展的一些积极因素。因此,我们有理由保持战略定力,提振发展信心,坚定办好自己的事,坚持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坚持以改革开放为经济发展增加动力,争取今年我国经济发展达到较好水平。

二是加大政策力度,实施逆周期调节。当前,经济运行中周期性矛盾、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矛盾相互交织,经济持续下行带来的周期性问题以及疫情阻碍增长的放大效应变成突出的矛盾。宏观政策应当在扩大需求上积极作为,财政货币政策要有效弥补社会需求不足。对于地方来说,处理好防疫与增长的关系十分重要,既要治病,也要吃饭,尽最大努力恢复被疫情制约的聚集性、接触性、流动性消费,释放需求的巨大潜能。同时,要进一步落实3月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实5月份出台的扎实稳住经济6方面33项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实8月份新出的19项稳经济接续政策。从这一系列政策以及压实地方政府等方面全面发力,逆对经济风向不断加大政策力度,推动经济运行尽快回归正常轨道。

三是依靠市场主体,增强发展动力。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在严峻复杂的形势下,政府要实施逆周期调节,企业也应实行逆周期的投资经营,发挥企业和企业家的能动性。在营造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下,使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2021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国有控股企业、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加8%、9.8%、10.2%、8.9%,私营企业去年增长还是最快的。今年1至7月,规模以上国有控股企业利润总额达到1.74万亿元,股份制企业加上私营企业利润总额达到4.94万亿元,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利润总额达到1.09万亿元。8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人民币贷款余额、社融规模存量同比增长率都在两位数以上。扩大投资经营具有相当的财务基础。只要坚持发扬企业家精神,迎难而上,主动作为,积极寻找商机,做实发展项目,就一定能够实现敢干、敢闯、敢投的业绩。

四是面向经济转型,开拓增长领域。当今时代,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浪潮席卷全球,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还要加上新能源蓬勃发展。我国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方兴未艾。这不仅是长远发展的方向,而且也是当前增长的机遇所在,是寻求不确定性下的确定性的重要领域。1至8月份,我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高技术产业的投资同比增长20.2%。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增长一倍以上,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已经突破11亿千瓦,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能源发电装机居全世界第一。5G基站已建成210万个,5G手机用户达到4.92亿户,当然还有一些应用场景有待开发。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去年达到27.1万台,同比增长50.1%,占全球总销量55.6%,世界组装的机器人一半都在中国。网络通信、工业互联、人工智能、绿色低碳、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新领域和服务业新领域都存在商机,近期即可实现。

五是不断扩大开放,增强系统的确定性。160多年前,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提出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就指出,一个封闭系统只会自发增熵,走向无规无序。60多年前,比利时物理化学家普里戈金提出耗散结构理论指出,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可以产生自组织现象,从无序状态转为有序状态。这些原理不仅对自然界适用,对人类社会同样适用,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我国稳定经济大盘,恢复经济增长,扩大对外开放至关重要。楼部长说到的金融开放,步伐较大。今年上半年,外需对发展的作用十分明显,我国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拉动经济增长上半年是0.9个百分点,对整个增长的贡献率应该说是多年来少有地超过了30%,这也跟内需不振有关,但拓展外需是一种主动行为。今后几个月,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需要进一步落实好稳外贸、稳外资政策,促进外贸稳定增长,加大吸引外资力度,推动重大外资项目进一步落地,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进国际双边、多边合作和区域合作,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创建时间:2022-09-28
首页    新闻    观点动态    宁吉喆:五项确定性举措以应对当前环境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