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家进:商业银行如何立足国情应对人口老龄化?

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3年会于3月18~19日在北京举行。本次年会以“高水平开放应对全球变局”为主题,邀请国内外政府及监管部门负责人、国际组织代表、金融机构领袖、专家学者及行业机构代表,聚焦当前全球经济金融领域的热点议题及机遇挑战,展开深入探讨,分享真知灼见,展望前沿趋势,为经济金融领域的开放、合作及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兴业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吕家进出席并在“银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与人口老龄化应对”高峰论坛上作主旨发言。

 

吕家进表示,商业银行要立足中国国情,着力围绕“五个高”为经济社会和自身业务的高质量发展创造条件。第一,有效地激活高生育率历史传统。围绕和生育相关的各类场景,做好服务工作,助力房地产向新发展模式转型,降低生育成本,推动生育率向传统社会文化心理决定的潜在水平回升。第二,大力支持高科技创新应用。利用特殊的市场地位促进数据市场完善规则,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第三,努力维持高储蓄率比较优势。提供更加丰富的储蓄产品,畅通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渠道。第四,严密防范高风险因素积累的爆发。积极担当欠发达地区政府的财务顾问,帮助中小银行提升资产负债管理、风险管理和数字化的经营能力。第五,要积极融入高水平对外开放。引进专业力量学习先进经验,完善从养老储蓄、养老服务到财富管理的业务链。

 

 

 

 

去年,中国人口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负增长(三年自然灾害除外),全年出生人口降到1,000万以下,相应地人口老龄化问题进一步凸显。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是百年变局的重要一环,对于中国和全球都有深远影响。过去几十年,中国利用丰富的劳动资源,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生产出行销各国的廉价商品,压低了全球通胀水平,促进了世界经济增长,为全人类提供了“人口红利”。现在,人们自然非常关心,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和全球意味着什么。

 

 

事实上,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既有各国的一般趋势,也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点。从一般趋势看,随着工业化推进、生产力提高,生育的机会成本变大,养老的保障条件变好,低出生率、低死亡率成为常态,发达国家普遍会进入老龄社会。正如有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总结的,“富的生财,穷的生孩(The rich get richer and the poor get-children)”。在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进步的结果和表现。从中国特点看,中国有独特的生育文化、人口规模巨大、人力资本持续积累、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尤其是党和国家已经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近年来作出了逐步放开生育政策、研究延迟退休年龄、健全养老保障三支柱体系等一系列重大部署,人口老龄化受到高度重视,可望得到较好应对。

 

 

商业银行是中国金融体系的中坚力量,深受人口老龄化这件“大事”影响,也要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作为一件“要事”来办。具体来说,要立足中国国情,着力围绕“五个高”做文章,为经济社会和自身的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好条件。

 

第一,有效激活高生育率历史传统。中国有数千年的传统文明,“养儿防老”“多生”“早生”的观念深入中国人的基因,直到上世纪90年代之前,中国的生育率和出生率都维持在相对较高水平,如今的低生育率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似乎只是一个特例。现在中国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子女数仅为1.8,主要不是“不想生”,而是“不敢生”,生育、养育、教育等负担较重,为孩子买房、买车、婚娶等未来的大宗支出也在影响当期的生育选择。经济社会发展的难点和痛点,就是商业银行的责任和机遇。商业银行要把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作为一个重大课题,发挥连接百业的优势,围绕与生育相关的各类场景,做好服务工作,促进分娩、照护、托育等相关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助力房地产向新发展模式转型,降低生养孩子的经济成本、时间成本和社会成本,推动生育率向传统社会文化心理决定的潜在水平回升。

 

 

第二,大力支持高科技创新应用。当前,大数据、元宇宙、物联网、人工智能、5G通讯、脑科学、生命科学等新兴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正在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在很多领域可以替代和辅助人类的体力和脑力。中国在这些新兴科学技术领域不断赶超,一些细分领域甚至后来居上,有望为破解人口老龄化问题提供崭新的中国方案。商业银行要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优化业务结构,积极融入“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逐步用人工智能替代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力,助力中国建立新的人力资源优势和产业竞争优势。特别地,商业银行是当前一个重要的数据供给和需求主体,要进一步加快数字化转型,利用特殊的市场地位促进数据市场完善规则、增加交易,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更快发展,让中国在“人口红利”之后及时形成“数字红利”。

 

第三,努力维持高储蓄率比较优势。长期而言,一国的储蓄率主要取决于人口结构:劳动人口占比高,总收入中用于储蓄的部分占比就高;反之亦然。过去几十年,中国劳动人口占比较高,叠加中国人偏爱储蓄的传统文化,形成了“中国高储蓄率之谜”,高储蓄推动高投资,驱动高增长,塑造了中国增长奇迹。不过,近十几年中国的总储蓄率已经呈现下降趋势,近三年由于疫情原因,下降势头才有所缓解。随着人口老龄化深化,储蓄率仍然面临下降压力,可能会推高利率中枢,降低资本积累能力,对中国及全球经济增长形成挑战。商业银行作为提供储蓄基本服务的金融机构,要帮助居民做好全生命周期的财富规划,提供更加丰富的储蓄产品,畅通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渠道,提升财富管理专业能力,努力使广义的储蓄率仍然保持相对较高水平。这里还有一项重要工作是,着眼代际之间的收入和财富不平衡问题,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一方面让更多老年人的房产入市,增加老年人的财产性收入,使老年人变为有储蓄能力的人,另一方面减轻年轻人的住房负担,让年轻人的更多收入转化为储蓄,一并实现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构建“以房养老”模式、提高储蓄率等多重目标。

 

 

第四,严密防范高风险因素积累爆发。中国区域发展很不均衡,区域之间的人口迁移尤其是劳动人口迁移越发明显。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随着劳动人口外流,老龄化问题更加突出,民生支出增多,地方债务风险变大;同时,随着储蓄率下行,区域内的存款竞争更加激烈,一些中小银行存款成本变得更高,利差缩窄压力加大,对平稳发展形成挑战。大型银行要积极担当欠发达地区政府的财务顾问,发挥专业优势,盘活存量资产,重整债务结构,提升综合财力,帮助中小银行提升资产负债管理、风险管理及数字化经营能力,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第五,积极融入高水平对外开放。发达国家步入老龄社会时间早,经验教训多。中国仍是人口老龄化的后来者,很多应对措施还在探索阶段,需要通过开放,引进专业力量,学习先进经验。商业银行更要融入开放潮流,围绕如何完善从养老保障第一支柱、第二支柱到第三支柱的服务功能,从养老储蓄、养老服务到财富管理的业务链,从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到养老产业金融的生态圈等,积极向外取经,与外资合作,结合中国国情,提供创新方案,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实施做出应有贡献。

 

 

总的来说,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影响深远,牵动人心,需要商业银行积极作为,积极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也将为商业银行提供更多的业务机会和更好的宏观环境。

 

责任编辑:张逸君
创建时间:2023-03-29
首页    公开活动    20230318年会    吕家进:商业银行如何立足国情应对人口老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