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兰克林邓普顿孟宇:携手应对气候变化,共创可持续未来
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3年会近日在北京隆重召开。本次年会以“高水平开放应对全球变局”为主题,邀请国内外政府及监管部门负责人、国际组织代表、金融机构领袖、专家学者及行业机构代表,聚焦当前全球经济金融领域的热点议题及机遇挑战,展开深入探讨,分享真知灼见,展望前沿趋势,为经济金融领域的开放、合作及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富兰克林邓普顿全球执行副总裁兼亚太区主席孟宇(Ben Meng)出席并在“开放与合作:全球发展新机遇”高峰论坛上作主旨发言。
孟宇(Ben Meng)表示,金融在解决包括气候变化等与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相关的议题中始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高质量的信息披露的缺乏限制了气候投资的相关活动。ESG的信息披露通常经历三个阶段:从初级阶段的鼓励性自愿性信息披露向中级阶段的不披露(即解释的半强制性信息披露)过渡,并最终转向高级阶段的完全强制性的信息披露。此外,激励措施叠加金融创新,也是全球气候投资发展的重要助推器,有效的激励措施能够吸引全球资本市场合作、参与气候变化的领域,更好地调动市场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市场效能。市场的有效性又势必离不开金融创新的支持,这就为碳定价、碳交易及绿色税收等绿色创新体系开拓了用武之地。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业界伙伴们,大家下午好。
我是来自富兰克林邓普顿的孟宇,十分高兴今天能在北京参加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3年会。
今日的北京草木萌动、春意渐浓,疫情后的中国经济也持续回暖、复苏向好,展现出强大的韧性。中国市场的吸引力依旧与日俱增,不仅助力本土经济高质量发展,也给全球资本市场带来广阔机遇。今天我们探讨的主题是合作与开放,我认为这个主题恰如其分地映衬了当前世界的处境——各方需要加强对话交流,求同存异。放眼世界,绿色、ESG投资就是全球开放合作的最佳切入点。
此时此刻,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正在上升,经济与金融发展行至拐点时刻,摆在人类社会面前还有诸多亟待解决的议题,例如低碳转型与气候变化。面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积极协作来找到全球对策,这样才能在变革中占据更多主动。
我们认为,金融在解决包括气候变化等与人类社会长期发展休戚相关的议题中,始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目前,金融业可持续发展合作机制在波荡中夯实壮大。其中,全球资产管理行业就在低碳转型以及气候投融资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
- 2020年,各签署方发起了 “净零排放资产管理人倡议 “(Net Zero Asset Managers initiative),共同承诺支持与《巴黎协定》的1.5°C温控目标相符合的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
-
2021年,全球金融业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第26次缔约方会议(COP26)上承诺在最根本性的决策过程中将碳排放纳入考量, 碳排放就此从金融决策的边缘选项升级为基本选项。同时,在COP26大会上还成立了 “格拉斯哥净零金融联盟倡议” (GFANZ)。该倡议以加速低碳转型为己任,力求不晚于2050年达成净零目标。
-
同年, “净零排放资产管理人倡议”即加入了“格拉斯哥净零金融联盟倡议”。
但在达成这些令人振奋的目标之前,我们也要冷静地认识到全球气候投融资前方并非一路坦途——在调动资源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提供项目资金,以及进行相关投资时,我们还面临着诸多不完美的现实:
- 在去年的COP27上,谈判各方虽然没有就实际消减排放达成共识,但已有200个国家同意支持建立一个损失和损害基金。但即便如此,气候融资需求缺口依然巨大。根据相关测算,全球在气候转型方面至少需要3.5万亿美元的年投资额,并维持30至40年,才能打造一个真正的全球零碳经济。
- 我们认为实现《巴黎协定》气候目标所需资金,远非慈善组织、多边开发银行或高负债率国家凭一己之力所能担负,私营经济的参与不可或缺。我们需要提升私营经济的参与度,加大私募股权投资在气候投融资领域的力度。
- 当前,许多金融机构、私营经济体正意识到气候变化给行业带来的紧迫性,也愿意更多地肩负起可持续发展责任。然而当他们在国际市场参与气候投融资时,高质量信息披露机制的缺位掣肘了相关活动。
- 因此,只有在高质量的ESG、气候风险数据信息披露上狠下功夫,才能真正释放资本市场在气候投融资领域的巨大潜能。
- 去年,我很荣幸能代表富兰克林邓普顿参加COP27,并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们集中讨论了全球气候发展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其中就涉及ESG数据、气候风险数据信息披露标准化问题。
ESG 信息披露通常历经三个阶段,从初级阶段的鼓励自愿性信息披露、向中级阶段的 “不披露即解释”半强制信息披露过渡,并最终转向高级阶段的完全强制信息披露[ 《ESG评级:如何叫好又叫座》]。
- 我们知道财务数据披露是强制性的、经审计的, 并且是标准化的。但当涉及到气候风险信息披露时, 情况远非理想。目前尚未有明确的国际标准,也并非所有司法管辖区都将其作为强制性的信息披露要求。
- 我们应创造一个鼓励企业依实披露碳排放信息的环境。我之所以强调 ‘尚未’,是因为在获取与气候风险披露相关的数据方面,我们还是在全球市场看到了一些积极发展的势头。
- 2022年3 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议要求一些公司披露与其面临的气候变化风险相关的信息,这是继2021年11月欧盟理事会正式通过《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后,全球市场上又一项在ESG信息披露的范围、要求和标准方面都提出更严格规定的政策框架。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市场作为全球经济重要引擎,在ESG 信息披露方面也在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有力推动了全球绿色发展。我们认为这些成果离不开政府及监管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支持:
- 2022 年 6 月,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发布自愿性指引,确立统一的 ESG 披露规范,填补了国内全口径披露标准的空白。其中大部分指标已与国际 ESG 指标相一致,如气候变化等。同月,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指导意见,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将 ESG 要求纳入管理流程和风险管理体系,完善 ESG 信息披露。在政府、监管的大力推动下,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的ESG 信息披露取得了如上重大进展。
置身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拐点时刻,世界最重要的几大经济体正共同朝着日臻完善的ESG信息披露框架而努力,这无疑为全球投资人评估气候投资风险回报时提供了更透明、可信度更高的参考依据,帮助投资人更有效地管理气候投资风险,从而做出更好的投资决策。
除此之外,“激励措施”叠加“金融创新”也是全球气候投融资发展的重要助推器。有效的激励措施能够吸引全球资本市场合作参与气候变化领域,更好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更好发挥市场效能。而市场的有效性又势必离不开金融创新的支持,这就为碳定价、碳交易,及绿色税收等绿色创新体系开拓了用武之地。我们发现这一趋势也在全球主要金融市场中显现出来:
- 欧盟是全球碳交易市场的引领者,欧盟碳排放交易系统作为欧洲气候政策的基石,现如今在30个国家运行,纳入了电力、工业领域约11000个固定排放设施以及上述国家内的航空公司,覆盖整个欧盟45%的温室气体排放。[ 《欧盟引领全球碳排放定价,碳边境税影响深远》]
-
为了促进全球减排进程步伐一致,2022年欧盟再次拓展绿色创新边界,推出了全球首个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CBAM的设计初衷是为了使境内和境外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每吨二氧化碳支付相同的碳成本(碳关税),通过碳边境税来调节碳排放在全球范围的分布,以鼓励更多经济体正真参与践行全球减排。2023年至2026年为该调节机制的过渡期,2027年将正式实施。
- 我们认为,欧盟碳边境税的最终落地会对全球市场产生深刻影响,因为与欧盟进行多边贸易的国家及地区将很快意识到,减少碳足迹也符合他们自身的商业利益,而且能带来商业回报。2020年,中国向欧盟出口CBAM覆盖范围内的产品总额为297亿美元,是涉及金额最大的国家,CBAM对双方绿色减排产生的影响不可估量。[ 《欧盟引领全球碳排放定价,碳边境税影响深远》]
- 我们再将目光投向美国市场。尽管美国《通货膨胀削减法案》本身并未规定征收碳排放税,但它督促了美国市场通过实施与碳利用、碳捕捉和碳封存等相关的激励举措来构建一个日趋完善的碳定价框架。同时,该法案还通过税收抵免、定向赠款和低息贷款等财税政策支持清洁能源领域的投资,帮助美国在实现《巴黎协定》自主贡献方案上实现更多突破。
- 回到我们中国市场。在“双碳目标”驱动下, 中国金融市场正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绿色创新生动案例。自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中国就成为了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近年来,中国碳市场不断推出丰富化的激励措施,由碳排放交易权衍生的金融产品也日趋多样化。虽然市场还未设置统一的碳排放税,但也已出台了一系列鼓励节能环保的税收优惠政策,逐步构建日益完善的绿色税制体系。
气候变化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规模空前的影响,与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说是人类社会当下与未来几代人共同奔赴的“登月计划”。
我们期待更多经济体能参与到这一关乎全人类发展的议程中来。已经具备了丰富低碳转型经验的经济体可以将宝贵的实践经验与刚起步的国家及地区分享,彼此增进了解。差异化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只会拓宽合作与包容的空间,而不应当是合作的阻碍。
眼下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加了人类社会的脆弱性。面对前所未遇的挑战,我们愈发要拥抱合作,弥合分歧,共创可持续未来。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张逸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