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飙:新形势下保险资金的长期配置策略
近日,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3上海苏河湾大会在上海市静安区隆重召开。本次大会以“金融助力经济复苏与全球合作”为主题,广泛邀请了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主权财富基金、国际与国内代表性金融机构和知名学者,围绕全球经济金融领域各方共同关心的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希望在当前复杂环境下持续增进国际间相互理解、信任与合作。中保投资总裁贾飙在“当前形势下长期资金管理的机遇与挑战”主题论坛上发表演讲。
贾飙对新形势下保险资金的长期配置策略分享了自己的体会和思考。他表示,首先,全球资产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主要体现在全球经济从疫情中逐渐恢复、全球大类资产收益情况有所好转、中国资管市场短期承压、中长期向好三个方面。其次,保险资金管理出现了新变化、新挑战:一是保险资金运用规模增长、主要投资固收资产;二是投资品种不断丰富,固定收益投资更加注重安全性;三是险资股权投资呈现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并重的趋势;四是权益投资波动大、收益下滑;五是保险机构长期投资面临挑战;六是险资开展股权投资存在难点。最后,他对我国保险长期资金配置策略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即学习长期利率下行的国际经验,将固定收益投资作为压舱石,把基础设施业务当作推进器,加大指数基金的投资力度,以及通过各类基金进行股权投资。
这一环节的主题是“当前形势下长期资金管理的机遇与挑战”。我长期在原银保监会从事保险资金的监管工作,希望就此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些体会和看法。
一、全球资产管理面临新形势、新特点
第一,全球经济从疫情中逐渐恢复。大家对于全球经济基本上已经形成共识,认为从疫情当中逐渐得到了缓慢复苏。全球经济增速2022年为3.5%,IMF预计2023—2024年将维持在3.0%的水平;发达国家通胀下降速度快于发展中国家,美国和欧元区2023年四季度将回落到3.2%和3.3%的水平;联合国预计全球贸易季度增速2023年将恢复正常。
第二,全球大类资产收益情况有所好转。大家可以看到2022—2023年全球的主要的大类资产的一些收益情况,相比于2022年,2023年全球股票指数由原来-19.8%增长到9.6%,可以感受到全球股票指数涨势不错。同时,全球债券指数跌幅正在缩小。
第三,中国资管市场短期承压、中长期向好。2022年全球资产管理规模上出现大幅下降,从2021年高点的112万亿美元下降到了98万亿美元。今年以来随着收益的好转,全球资产管理规模有所回升。贝莱德基金管理公司上半年的资产管理规模增长了10%左右。
回到中国的情况,中国资产管理规模连续3年小幅增长,基本在130万亿人民币左右。相对来讲较为稳定,但是其中各个子行业有所变化。我国的公募基金在稳步增长,现在已成为子行业当中第一大行业,同时我国保险资管的规模也在稳健持续地增长,今年上半年增长了7%,现在成为第二大的子行业。
从中国资产管理20年发展历程来看,我国的资产管理行业从零开始到2021年全球占比达到了11%。最新的IPE的统计数据来看,在全球排名前100的资产管理公司里中国占11家,第一名还是贝莱德,中国的第一名是国寿资产,管理规模达到4.8万亿元,第二名是平安资管,第三名是泰康资产,都是保险资管公司。
但是看到增长的同时,也应看到我国的资产管理公司与国际上其他资产管理公司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国寿资产的规模不到贝莱德的十分之一,我国的资产管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从历史数据来看,我国资管市场在2012年之前增长规模速度较快,从2016年开始,我国资管市场的增长速度相对缓慢,年复合增速约为6%。展望未来,波士顿咨询预测中国资管市场的未来7年复合增速可达到9%。短期相对比较稳定,没有大幅增长,但从中长期来看还是向好的。
二、保险资金管理出现新变化、新挑战
第一,保险资金运用规模增长、主要投资固收资产。当前,保险资产管理规模达到26.97万亿元,是以固定收益资产为主的资产结构。其中,固定收益资产占到了77%。从2017年开始,债券占比从34%提高到了43%,银行存款占比持续下降,股票和基金占比一直以来比较稳定,基本在11%~13%的范围。此外,资产结构中还包括其他占比,我们这里所说的“其他占比”指的是另类投资,2017年占比达到40%为历史高点。2017年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开始规范金融业发展,同时也规范非标投资。险资另类投资这几年占比逐渐减小。
第二,投资品种不断丰富,固定收益投资更加注重安全性。现在险资资产配置有15个大类,就固定收益投资来说更加注重安全性。近两年投资信用债占比下降,相比2020年下降了3个百分点,同时投资利率债占比在上升,增长了6个百分点,此外投资信托计划占比下降了2.1个百分点。
第三,险资股权投资:直接和间接并重。股权投资占总投资资产比例为7.8%。我们如果除掉投的保险公司股权之外,非保险公司股权投资和间接投资比重基本上持平。我们说的间接投资是指通过VC/PE基金和股权计划进行的股权投资。
第四,权益投资波动大、收益下滑。从整个收益率来看,2022年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率为3.76%,近十年平均收益率是5.4%,与负债相匹配。去年权益投资对收益率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第五,保险机构长期投资面临挑战。一是股市低位震荡,二是名义利率持续走低,持有收益可能会低于负债成本。第三,企业债券,特别是城投债、信用债等,违约风险不断加大。第四,负债端成本保持刚性,虽然寿险预定利率上限由3.5%下调到3.0%,但是传导到资产端仍需一段时间。长期来看,保险机构长期投资面临较大压力,一个最大的压力源是利率走低。
第六,险资开展股权投资的难点。可投资产难觅是比较大的问题,同时内部管理上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考核期是不是太短了,考核期应该以长周期计算。比如人才,现在股权投资、股票投资更多倾向于产业投资,这方面的人才相对也还是比较缺乏的。
三、新形势下保险资金的长期配置策略
第一,应对长期利率下行的国际经验。美国、日本、德国等主要国家,过去十年都是经历过长期利率下行的一个过程,直到2022年利率开始上行。过去十年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保险公司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美国的寿险业在长期低利率时代是如何做的呢?他们采用的是拉长债券久期的方式;同时,美国寿险公司资产配置股票较多,基本上维持在30%左右。日本的寿险公司主要是以投国内固收为主,同时投资外国债券的比重在不断增加。德国最主要的是增加股权投资,同时投资信用等级进行适当下沉。
简单总结,各国保险公司应对低利率市场环境,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一是以固定收益投资为主;二是拉长债券久期;三是增加海外投资;四是信用适当下沉;五是增加另类投资。
第二,固定收益投资是压舱石。处于当前的背景下,我们需要适当借鉴国际上的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固定收益是压舱石,这是我们的主渠道、主业,同时基于现在大环境,还是应当坚持更多以利率债为主的配置。
第三,基础设施业务是推进器。2022年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速开始回升,同时从全球另类资产的增速来看,基础设施的增速仍然很快。在此背景下,基础设施仍然是险资配置的重要方向,特别是今年7月24日政治局会议以来,国家对于城市更新又有新的规划,从这个角度出发保险资金可以投资5G网络、人工智能、物联网、数据中心、云计算、智慧城市等国内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国家建设。
第四,加大指数基金的投资力度。2016年以来全球管理费率都在下调,我国公募基金费率也进行了调整。国际上,被动型指数基金受欢迎度不断升高。借鉴国际经验,建议可以加大被动型基金的投资力度。
第五,通过各类基金进行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对于我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持硬核科技,破解“卡脖子”问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险资可以通过S基金的方式,参与早期项目投资,通过并购基金投资中期项目,通过Pre-IPO基金、战略配售基金投后期项目。
中国保险投资基金是国务院第96次常务会议批准设立的,中保投资公司是中国保险投资基金的管理人和普通合伙人,在重大基础设施、城市更新与混改重组、战略新兴行业和创新产品投资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多的探索,希望与大家有进一步的合作机会。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论坛立场。)